夫妻双双确诊,严重可致死!快自查,家里有这个的小心了…

资讯

近日,浙江宁波

72岁的翁奶奶和老伴

相继出现高热、肺炎

竟然与家中飞来的

一只小鸟有关

病因追踪,小鸟成关键

不久前

翁奶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高达39.6℃

伴有全身肌肉酸痛、胸闷

恶心呕吐等症状

医院做肺部CT提示

其右肺下叶炎症

经过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入院后,医生又给翁奶奶检查了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医生又详细询问病史,得知翁奶奶家中大半月前飞来一只小鸟,观其恋恋不走,便收养下来。

老两口先后患上“鹦鹉热”

考虑到翁奶奶的鸟类饲养史

医生先是对其进行

非典型病原体抗感染治疗

但老人的高热依然持续不退

并出现了快速性房颤

以及心衰等多脏器损伤症状

面对棘手的病情

医生梳理发病经过后

将关键点聚焦在了一个细节上

老夫妇收养了一只病恹恹的小鸟

后又买了一只鹦鹉共同饲养

结合老人的肺部CT影像

医生首先考虑“鹦鹉热”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建议患者行气管镜检查,但翁奶奶及家属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体质差等因素,暂时拒绝有创检查。

由于“鹦鹉热”在西医属衣原体感染,医生继续给予老人西药抗感染治疗,经过4-5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老人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得到缓解。

令人没想到的是,翁奶奶的体温正常没过几天,她的老伴林爷爷也出现了发热,体温达到39℃以上,CT检查显示也是肺炎,临床诊断依旧为“鹦鹉热”。林爷爷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老两口调治半月余后相继出院。

鹦鹉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鹦鹉热又叫鸟热

鹦鹉热的病原体

既非病毒也非细菌

而是一种“衣原体”

 但鹦鹉热感染

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非常罕见

主要通过鸟类传播给人类

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多种鸟类及哺乳动物,在与人群密切接触的鸟类如家鸽、鹦鹉,家禽及野生动物等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因本病最初多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故名鹦鹉热。后来发现,其实鹦鹉之外的其他多种鸟类如鸭子、火鸡等,均可感染这种疾病而具有传染性,故又称之为“鸟热”。

被感染的鸟类可能完全没有症状,但如果人吸入了病鸟干燥的排泄物微粒,或被咬伤,甚至短暂近距离接触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有什么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后

潜伏期一般为5天到14天

最长有45天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常引起肺炎

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

呼吸困难、头痛、肌肉酸痛

等流感样症状

相比于一般的细菌引起的肺炎,鹦鹉热常伴有各种各样的肺外表现,例如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精神状态改变)、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肝功能异常),甚至可能并发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鹦鹉热传染途径较多,可通过呼吸道以空气或气溶胶形式感染人类,也可通过排泄物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和消化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后免疫短暂且不完全。

宠物鸟的饲养主人、兽医、宠物店或从事家禽饲养售卖加工的工作人员都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资讯

怎样预防

近几年

我国各地都陆续收治到

有零星散发“鹦鹉热”感染患者

小坊此前就有过相关报道

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点击链接查看小坊报道详情↓)

频繁密切接触鸟与禽类的人群

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

远离鹦鹉热,要做到:

↓↓↓

减少鸟禽饲养,不随便收养来历不明的鸟禽;

观赏、饲养鸟禽时注意防范,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活禽,食用家禽时煮熟煮透。

资讯

医生提醒

如果发现鸟禽类

出现炸毛、嗜睡、不吃东西

拉稀、呼吸急促等可疑症状

需及时将其隔离

并尽快送至兽医处理

来源:宁波晚报

编辑:陈宇

责编:谢兵

审核:胡钊钦

文章来源:重庆晨报,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