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答】中国是体育强国吗?

中国体育实力怎么样

中国是体育强国吗?

      先说结论,不是。

      长久以来,中国体育都是实用主义体育。发展方针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第二,“少花钱,多办事”。从主管者角度,制定这种方针或许没错,但问题是,体育的本质是强身健体,是面向大众,面向所有人的。就像见贤思齐一样,顶部运动员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一旦实用主义当道,就成“集中力量办大事”了。原本有限,且应该用来改善群众体育的资金,结果全部流向我们所谓的“传统优势项目”,例如跳水,举重,射击,体操,乒羽球。

      再说“传统优势项目”本身。体操和举重这两个项目,完全和体育运动的本质背道而驰,不锻炼身体不说,还损害身体。如果运动员个人喜爱,练练也无妨,如果为了金牌,大力发展这种项目,就是本末倒置。射击到不损害身体,但也不锻炼身体。我印象最深就是王义夫,他比赛时,每射几枪就要吸氧。我当时就很奇怪,为什么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身体连马路边的普通人都不如。跳水的问题是完全脱离群众。国家花大量钱,养大量人,除了换几面金牌,几乎没有益处。至于乒羽球,乒乓球本质上更接近休闲体育,可以锻炼身体,但效果比较慢。羽毛球则是比较有锻炼价值的。

      08之后,我国很大程度调整了体育发展策略。为什么调整呢,一来是原先的发展模式维系困难。二是高层领导也渐渐理解体育了。简单说,我们过去的体育发展策略,其终极目的不是发展体育本身,而是对外争面子,对内唤起民族自信心,所以我们将有限的资金,大量投入到了“传统优势项目”上。但传统优势项目还有个名字,就是冷门体育项目,大力发展冷门体育项目可以唤起民族自信心,但争不到什么面子。举个例子,在正常年份,一个美国体育观众的时间是分为两半的,在4-10月,也就是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可以在室外看棒球,等9-10月天气渐渐凉了,棒球就收官,让篮球,冰球,美足开赛。美足二月收,篮球冰球六月收,反正一年赛事是不停的。如果是一个英国观众呢,那就更忙了,常规英超8月开踢,5月结束,中间还要穿插欧冠,欧联,国家队比赛。二三月橄榄球要打六国赛,七月要打温网,八九月板球要打骨灰杯。从春到秋,板球单日赛(ODI),快球赛(T20I),测试赛(Test)一个接一个,这还是常规赛事。18年要踢足球世界杯,要打曲棍球世界杯,要参加英联邦运动会。19年要打板球世界杯,橄榄球世界杯。20年如果没疫情,又有欧洲杯和奥运会。在如此繁忙密集的赛事安排下,谁会注意到跳水,体操,举重,射击的金牌归谁了?如果中国球员能趟平欧冠,能打NBA总决赛,中国队能夺得韦伯·艾利斯杯,那可能会有所谓的面子。但实际上呢,英超欧冠没有中国球员,NBA也没有,足球,曲棍球,板球,橄榄球世界杯我们也不参与。不要说温网,就是四大满贯加起来,中国男选手也没赢过一场。这与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符合吗?完全不符合。一言概之,我们想走捷径,后来发现,捷径没走,还把很多正事耽误了。以网球的特点,和张德培等亚裔运动员取得过的佳绩,如果我们将投入在跳水,射击上的钱向男子网球稍稍倾斜,即便拿不了冠军,进不了四强,也不至于十四亿人的国家,几十年一场不胜吧。什么是面子,大家都重视都懂的东西,才是面子。

中国体育的本质是【别人不玩的,我们最强】 为什么有脸嘲讽男足?

      在中国的体育版图里,足球就是一个被抛弃的孤儿。

体工队

      在职业化之前,我国的体育体制沿袭的是苏联的那一套专业体制时代。这一套虽然钱少,但因为全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体工队,甚至军区都发展三大球,专业运动员的数量事实上比现在多得多。

      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八一队。

      八一篮球队的兴衰史,也可以看出举国体制在职业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优点是下限高,见效快,计划性强;

      但缺点就是选拔范围窄,且非常的烧钱,最后失去竞争力。

中国体育的使命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体育事业直到今天仍然秉承着两项特殊的使命:

通过竞技体育本身来扭转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国际形象国家制度优越性

      换句话说,通过金牌来展现国家实力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唯金牌论)。

      所以,直到现在,无论任何商业化或者非商业化的项目,体工队流传下来的“刻苦训练、为国争光”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看体育比赛时的第一甚至唯一的价值取向。

奥运争光计划

      在88年兵败汉城之后,总局痛定思痛,思考怎样能够短期内获得更多的金牌。

      经过7年的沉淀和摸索之后,国家体委于1995年正式通过书面的方式推出了“奥运争光计划”。

      洋洋洒洒万字,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小、巧、难、女、少”五字战略,把精力放在那些冷门项目上(就是没什么商业价值的),战略性地放弃竞争度高的。

      奥运争光计划一共有三期,我挑些重点来给大家看看: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4年一2000年)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总体实力亟待加强,从80年代以来参加3届夏季奥运会的成绩和项目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具有夺取金牌实力的项目平均仅有8个大项,进入前3名的小项为60项左右,占奥运会奖牌总数的8%,冬季奥运项目仅有少数小项达到世界水平;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某些优势项目一直未能走出低谷,男子项目仍然是薄弱环节,篮、排球等重点集体项目队伍萎缩,增加了发展的难度;体育尖子和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经费短缺。

      建立结构合理,优化组合,多维支撑的项目布局体系。在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确定现有奥运会重点项目。优势项目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基本保证,要继续巩固和发展18个国家重点投入项目中现有优势小项和潜优势小项,大力开发若干短期内能够达到世界水平的小项以及女子垒球、女子足球等项目。据统计,我国26个夏季奥运项目中有60个左右优势小项和70个左右潜优势小项,这些小项是我国竞技体育攀登世界高峰的主要力量。同时要注意奥运会设项变化,对有可能进入奥运会的优势项目也要给予扶待。要改革传统的重点布局方法,以奥运会有希望获奖牌为主要标准,进行优势和潜优势小项的布局、对于纳入重点布局的大项和小项,要有计划地制订各层次运动员比例,确定合理的年龄梯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导向、竞赛调控、法律法规保证,扩大我国竟技体育的优势范围和覆盖面,形成优势项目的人才群和人才链。

      继续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和"两严'方针,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苦练与科学训练的关系,在"细、精、难、尖"上下功夫。总结、推广我国乒乓球、女子排球、跳水、游泳、体操等项目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训练规律,大胆改革与创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仪器、设备,改善训练条件,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使"三从一大"通过科学手段来实现。各级领导和训练部门的负责同志要认真钻研业务,加强对训练的领导,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训练为中心上来。各项目都要根据世界技战术的发展趋势,确定符合本项目特点和中国运动员身体条件的训练指导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战术风格。运用多学科知识有的放矢地突破影响本项目发展的重大技术环节和薄弱环节,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巩固和加强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射击、体操才女子柔道等优势项目,保证投入,挖掘潜力,扩大优势。认真总结和大力倡导优势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其持续发展。对我国曾在奥运会取得奖牌或其他国际大赛上取得较好成绩的潜优势项目,要着眼长远、精心布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以培养尖子选手为重点,促其尽快向金牌冲击,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加速向优势项目的转化。选准金牌多、影响大的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板)作为突破口。田径和游泳以适合我国开展和有较好群众基础的小项目为重点,水上项目侧重发展女子项目或轻量级项目。加强科研攻关、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力争早日突破。认真抓好群众基础好、观赏性强的足、篮、排等球类集体项目。以女排、女足、女垒、女篮、女曲、女手为重点,在2008年奥运会上争取好名次;男子集体球类项目在保持亚洲领先的基础上,力争2008年奥运会成绩有较大提高。加强对奥运会新增加项目或有可能增加项目的研究,早抓新的“金牌增长点”。

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2012年夏季奥运会,保持金牌和奖牌总数排名前列,巩固优势项目,拓展潜优势项目金牌增长点,基础项目和集体球类项目争取有所进步;

      2014年冬季奥运会,保持水平,努力实现奖牌数有所增加和在奖牌榜排名有所提升。

      2016年夏季奥运会,继续保持金牌数和奖牌数排名前列,保持并扩大新的优势项目数量,潜优势项目实现更大突破;基础项目继续提高水平,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集体球类项目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个别项目取得突破。

      2018年冬季奥运会,实现运动成绩稳中有升,力争在基础大项上实现突破,进入奖牌榜前列。

      2020年夏季奥运会,继续保持金牌和奖牌数领先,金牌和奖牌结构显著改善,潜优势项目、基础项目金牌和奖牌数占金牌奖牌总数的比例大幅度提升;集体球类项目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进入先进国家行列。

      在这种引导下,好处在于: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体制调整到机制运行,从发展规模到发展效益,从政策制定到法规建设都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
      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在竞技体育领域得到充分体现,调动了国家、地方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以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竞技体育管理体系,发挥了竞技体育较快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纲要》的动员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奥运争光战略的重要基石和支撑。

      但是坏处就在于:

      唯金牌论的功利导向对全民体育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体育的理念

      从体量上来看,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可以思考这个问题了:

      发展体育运动,到底是为了什么?

      要扶中国足球的贫,首当其冲的,就得从根子上扭转中国人对于体育事业的“偏见”。

      本质上来说,体育的存在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

      一百多年前,二十八画生曾经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体育之研究》

      我摘录其中的几句话:

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徳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运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第二能生快乐,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亦缘有恒而得也,快乐与兴味有辨,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二者自异。

      如果总结一下的话,在二十八画生眼里,体育有以下几个功效:

      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运动之根本,在于“快乐”。

      多拿牌子增强民族自信力,是历史特殊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优解;

      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如果永远只把资源往所谓的夺金热点倾斜,而战略性放弃诸如足球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运动的话,我国在成为体育强国的路上就永远不会有突破。

中国是体育强国吗?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过《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里面有一句话,「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所以当下不管奥运金牌数量多少、职业联赛是否成功、民间运动进步有多大…官方的表述很清晰,截止当下,中国都还不是体育强国。

      不是体育强国,并且,还离体育强国很远。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里提到三阶段战略目标:

2020年,建立体育发展新机制;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面实现体育强国。

      ——这份纲要就是基于目标导向起草的,最终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体育强国。

      所以解读一下就是,

      2020年开始理顺发展体育的原理,协调分工各部门的运行方式;到2035年,用差不多15年时间把整个现代化体育的体系建立起来,并且能让这个体系正常的运作;那有了这个体系、且有运营它的能力,再过15年,中国才会真正算得上是体育强国。

      「体育强国」的定义也未必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标。

      比如即便按计划发展,到2050年左右,届时中国在奥运会金牌/奖牌榜上的名次未必就比现在更高、或者碾压美俄——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或者说,拿到更多金牌/冠军并非是体育发展的重点,而是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怎样提高呢,竞技体育要改革,国家队/专业队的管理要有变化,体育产业要发展,要把更多体育资源放给社会和市场,而不像原来那样“专供”专业队,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大力去发展青少年运动,等等。

      算下来,

      70、80、90后们是有机会亲眼见到中国真正成为体育强国的一天的,20、30后们将会成为体育强国的运动主力军。

      另外,关于“东亚病夫”(SickmanofEastAsia)一词,官方在去年70周年国庆前,在回顾新中国体育70周年里有提到,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抛向了太平洋。”

      所以如今再提这个陈年旧词,完全不恰当了。

      @知乎体育@知乎日报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中国体育的本质是【别人不玩的,我们最强】 为什么有脸嘲讽男足?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因为大多数人压根不关心体育。

      或者说,只关心金牌。

      当一项体育运动与为国争光、集体荣誉挂钩的时候,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我身边的绝大多数人,看起来都非常“关注”体育。

      我一个女性朋友,冬奥会的时候天天刷微博,什么谷爱凌,王蒙,羽生结弦,说起来头头是道,女足姑娘击败韩国,她十分激动,甚至发了朋友圈配文:中国女足好样的!

      然而现实中呢,她工作之余从来不运动,也从来不关注国内的比赛,前几天我推给她B站的女足联赛,她说自己人踢自己人有什么好看的?

      谈起男足,她更是一脸不忿,说让这帮人上去踢还不如让我去,反正都是输,甚至还发朋友圈微博嘲讽男足。

      我问她为什么要骂男足,她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我,仿佛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可笑的事:这帮人代表国家出去比赛,高薪养着他们,吃着海参,还踢成这样,毫无国家荣誉感,跟女足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骂他们不是理所当然吗?

      我耐心地跟她解释:男足工资是俱乐部发的,国家不仅没给钱,男足还经常赚钱补贴体育总局,而且女足也是靠男足养的。

      她说啊?这帮人也能赚钱?凭什么?

      我说:男足比赛有人看,有俱乐部愿意投入,联赛办的比较火,有商业效应,所以能拿高薪。

      她说就算是这样,那也不能成为输越南的理由啊,我们泱泱大国14亿人,世界第二,连美国都不放在眼里,越南连一个手指头都够不到我们,凭什么输给他?

      我又耐心地跟她解释足球青训,注册球员数量,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等等。

      她听的不耐烦,强行打断了我,说你不用跟我讲这么多,我听不懂,你不就是在给男足那帮废物找理由吗?为什么别人能拿金牌,世界第一,男足却不行?什么事情最好先从自身上找原因,他们又菜又不努力还不准别人说了?

      我:。。。

      其实不仅如此,我身边的许多人,看法都跟她是一样的。

      在他们眼里,运动员出国比赛,为国争光是理所应当的,输比赛是不可容忍的,不然纳税人花那么多钱养他们干什么?

      有时候,他们也会用“态度”这个词来进行批判,比如你实力不如人没关系,但你要努力,你不努力我们才骂你。

      是不是很像有些女人狮子大开口要彩礼:我要的不是钱,要的仅仅是你的一个态度。

      这是个无懈可击的神逻辑。

      所以你看,他们从来没有对职业体育这项事业有过一丁点深入的思考,也从来没考虑过为什么我们乒乓跳水射击那么强,篮球足球网球拳击F1又那么弱;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我们女子项目大多都比男子项目强。

      在许多人眼中,所有职业运动都是一样的,别的运动可以,男足凭什么不可以?别人能拿金牌世界第一,你凭什么连越南都踢不过?

      仔细想想,我们弱的又何止男足这一项呢?

      为什么我们做不出能够媲美火影海贼王的动漫?为什么我们做不出漫威电影那样的特效?为什么我们做不出gta5荒野大镖客只狼那样的3A级大作?为什么我们明明能造出歼20和航天发动机,却做不出能够媲美丰田大众的国产汽车发动机?为什么我们明明不缺钱,却造不出光刻机?

      这些道理其实是跟男足是一样的,只可惜许多人,压根不愿意思考,也不愿意相信。

      或者说,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