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体育取消举国体制,奥运会还能拿几块金牌?
中国取消举国体制能拿多少奥运金牌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从英国的例子来看举国体制对金牌数量的影响。
05年英国申奥成功,介于英国在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只拿到了9枚金牌排名第十的表现,为了不在本土奥运丢脸,英国议会批了专款用于扶持部分奥运项目,也就是说他们在部分项目搞起了举国体制,然后英国的奥运体育就起飞了。先是08年,英国在北京拿到了19枚金牌,足足比04年多了10枚;到了12年,英国又在本土拿到了29枚金牌,排在金牌榜第三;16年的里约奥运会英国拿到了27枚金牌,排名第二。英国只是在部分项目玩了几年举国体制,然后就多拿了20枚金牌。到了21年东京奥运,英国就只剩了22枚金牌,这是放弃举国体制后英国在奥运体育退步的表现,英国现在只是靠之前的老本,下届奥运会他们的金牌还会更少。
英国只是在部分项目投入了一些钱玩了几年举国体制,然后金牌数就奥运会第二。英国的体育基础相对美国差远了,如果美国也拨款投入到一些冷门项目玩举国体制,搞金牌战略,效果大家可以自行脑补。金牌跟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关系,主要看是什么项目的金牌,如果是田径这种基础项目厉害,那这个国家的体育水平是真厉害,如果金牌是以冷门项目为主,那这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其实没有金牌显示的那么高。
如果我们把那些必须靠举国体制支撑的项目的资金撤走,金牌数量会怎样变化我想大部分人都能想到吧。
04雅典奥运和16里约奥运的金牌榜:
中国军团奥运连夺三金,一块奥运金牌到底值多少钱?
奥运金牌对于运动员来说,它的价值有两方面,一个是金牌本身,一个是金牌的附加值。
首先说说金牌本身。里约奥运会的金牌重量约为500克,其中只有6克真金,其余494克都是银。以目前的市场价来看,将里约奥运金牌熔化后所得的黄金和白银价值约为587美元(约为3897.4元人民币),只相当于基础上班族一个月的薪水。
历史上曾经有奥运会的金牌是纯金打造的,但奥运项目巨多,纯金打造成本巨大,成为举办过巨大的经济负担。
确实有运动员退役后通过售卖奖牌来筹集生活费或医疗费,但是市场价值真的不高。高的反而是金牌带来的附加价值。
金牌的附加价值。
一般国家都会给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奖金,这是最直接的附加值。在美国,获得金牌奖励2.5万美金,菲尔普斯单奖励就领了64万美金。在中国,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奖励是50万元(据说今年里约奥运会奖金下降了),还有还有各级政府及企业的奖励。
拿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女子射击十米气步枪冠军易思玲为例,她一共拿了近400万元左右的奖励,包括:国家奖励50万元+广东省奖励是100万元+珠海市政府奖励是80万元+广州市番禺区和榄核镇政府的奖励分别是8万元+家乡湖南省桂阳县奖励是10万元+广东客家商会奖励50万元+某汽车制造商奖励价值75万元豪车一辆...其中相当一部分连税都不需要交。
其次的附加值是社会名誉。奥运会冠军为过争光,是名族英雄,受到国人极大的尊重,为奥运冠军今后的生活选择打开了非常好的大门。
还有,通过获得金牌,奥运冠军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世界级实力,退役后求职是非常的简单。
这只是我想到的金牌给运动员带来的价值,欢迎补充。
如果中国体育取消举国体制,奥运会还能拿几块金牌?
假设从明天开始举国体制完全撤销,然后等到2020年奥运会(消除已有的训练效果),中国还能拿几块金牌呢?
如果中国体育取消举国体制,奥运会还能拿几块金牌?
首先要说明,举国体制≠唯金牌论,美国也不是不看重金牌,美国人之所以把金牌看的比较淡,不过是因为长期雄踞金牌榜首+个人利益至上+金钱万能混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理而已。一旦美国的金牌霸主地位受到威胁,美国人还是会提起精神。
其次,举国体制≠浪费纳税人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美国的体育经费也不是狗身上来的,你看到美国各大职业联盟赚钱能力极强,但是各个学校体协的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教育预算,冷门的体育协会也要靠美国奥委会的拨款生存,这些钱是美国纳税人交的。
拿几块金牌不是取决于是否取消“举国体制”,而是取决于取消之后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体制。
如果你说,取消了举国体制之后,就彻底躺平,凡是体育运动都自生自灭,那么印度是榜样。
中美的运动员培养,既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
美国奥委会每年会把5000万美元的预算分给各个项目协会,这一点和中国体育预算很相似,区别不过是美国奥委会只通过发钱来激励各个项目协会(美国奥委会会根据各项目的金牌转化率来分配资金),中国体管中心对于各单项中心是上下级关系,管理强度更大。
当然,仅仅依靠5000万美元是不够的,美国体育的经费更多的是来源于教育预算,教育预算拨付给各个学校,然后各个学校分出一部分用于学校体育协会的经费。这部分钱也是纳税人的钱。
中美体育体制的不同取决于两国不同的国情。中国之所以采取了举国体制,主要是因为体育资源有限,这里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合格教练员等,所以只能集中优势资源,从小培养。
我们要发展体育事业,应该着眼于怎样去建立一个更科学的体制,而不是怎样消灭现有的体制。
我们要完善我们的体育事业发展机制,我觉得应该既要从我国的体育事业实际出发,也要从各个不同项目的发展实际出发,充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但是也不要盲从,尤其切忌一杆子打倒的心态。
第一,按照不同的项目,实行不同的培养方式。
足球、篮球这种市场基础较好,和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较大的项目,彻底放弃金牌战略,不放弃也没用,你也拿不着金牌,世界杯都进不去。这种项目就老老实实打基础,国家队成绩随缘,保持联赛的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联赛商业价值提升,联赛水平提升,运动员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乒乓球、举重、跳水这种奥运优势项目,改革要稳,宁慢勿快,只要这些基本盘在,奥运奖牌榜不会太难看。改革先从羽毛球、田径这些发展遇到瓶颈,或者本身实力有差距的项目入手。
第二、改革业余体校,逐步实现体校和普通学校并轨
为业余体校配置更多更好的文化课师资,引导业余体校逐步向特色学校转化。同时,也允许普通学校通过发展成为具有体育特长的特色学校。通过体育特别奖学金+体育特招+体育加分,激励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第三、改革现有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树立以竞赛为核心的体育课程
体育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训练,是比赛。比赛进一个球,快感远远强于训练进100个球。
以前我们的体育课的目标是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说白了就是通过运动提升体质,所以规定好每周几节体育课,一节跑几圈。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的营养摄入已经非常充分,这种体育课程体系已经过时了。并且,我们现有的体育课程更像是一种定量的工作,已经失去了体育的本质,根本无法培养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
我们的体育课程体系,应该转向以竞赛为核心的体育协会体系。学生不再整班级的上千篇一律的体育课,而是进入不同的体育协会,参与不同项目的体育竞赛。通过常规的班际、校际体育竞赛,省市乃至全国大赛,让广大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体育,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快感,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对于体育的热爱。
第四、从入口端到出口端提升体育在教育中地位。
逐步增加中高考体育特招名额,通过打通体育训练的出路。我们要逐步增加体育特招生的名额,一方面为体育特长生拓宽上升求学的通道,另一方面,为今后的基层体育和学校体育储备更多的教练员。但是,增加的步伐要稳,要避免因为过度扩招导致的就业困难。
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最后聚焦在一个点上——渴望胜利。对胜利的追求贯穿体育运动的全程,从一个球的处理,到一场比赛的胜负,再到一届大赛的冠亚军,直至奥运会的奖牌榜。
无论从国家还是个人层面上,关注金牌,追求金牌本身没有任何错,追求金牌不是对体育精神的背叛,而是对体育精神的忠诚。
我们要讨论的是,怎样让我们的追求金牌的途径更加科学、完善、可持续,而不是否定金牌。
中国军团奥运连夺三金,一块奥运金牌到底值多少钱?
奥运会的金牌其实是镀金的,金牌必须含有92.5%的银和6克金
别看现在含金量少,第一届奥运会上冠军连金牌都没有,而拿的是银牌。
第三届奥运会开始才有了金牌,美国人认为只有黄金才能配得上冠军的荣耀。但是,这是1904年金价连2021年的十分之一都没有,而且这金牌只有几十克。
第七届奥运会开始金子才开始变得值钱,但是为了节约成本主办方决定使用的是镀金金牌。
不过,奥运金牌真正的意义在于鼓励大家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金牌有价精神无价!